訊息公告 — 台灣蜜蜂與蜂產品學會

蜜蜂

Filtering by: 蜜蜂

Nov
17
6:30 PM18:30

分享/ 蜜蜂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健康研究

 

會友中興大學昆蟲系吳明城教授最新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開放式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近年來腸道共生微生物成為研究顯學,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健康緊密相關,我們從蜂腸道中篩選出數株乳酸菌株,其中之一菌株—腸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TBE-8具有極高蜜蜂益生菌潛能,該菌可耐糖滲透壓(50% 蔗糖溶液)、耐酸(pH5.0)、可代謝多種醣類(分析49種醣類中,有26種可被代謝)、產多種有機酸(蘋果酸、乳酸、醋酸、檸檬酸)和抑制美洲幼蟲病病原菌,這些特性意味該菌可透過糖水餵食、耐蜜蜂的酸性腸道、幫助蜜蜂代謝多種醣類、提供代謝原料和協助蜜蜂抵禦病原。

另外,TBE-8發酵液餵食蜜蜂後,發現可刺激蜜蜂之營養和免疫基因表達,推測此菌應對蜜蜂生理有正向影響,將此菌透過糖水菌餵食蜂群後,一天內就擴散至整個蜂群。經由以上的結果,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將此益生菌實際應用到養蜂場,改善蜂群健康的同時也為養蜂業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View Event →
Share
Oct
27
1:30 PM13:30

分享/ 改變蜜蜂腦部組蛋白修飾後對感染畸翅病毒 (DWV) 的蜜蜂學習記憶能力提升影響

台大昆蟲系團隊研究改變蜜蜂腦部組蛋白修飾後對感染畸翅病毒 (DWV) 的蜜蜂學習記憶能力提升影響,該實驗成果發表於iScience (Cell press)。

近年來研究顯示蜜蜂蜂群的大量消失,可能其中一個因素為感染病毒,而參與的機制複雜。本篇研究從表觀遺傳學的層面探討,感染DWV的蜜蜂在同時處理組蛋白去乙醯化抑制劑丁酸鈉 (sodium butyrate) 後,發現丁酸鈉可以增強蜜蜂學習記憶基因表現,證實對受病毒影響的蜜蜂有正向的改變。並在台大生物機電學系江昭皚教授指導下利用蜂箱自動監測系統大規模分析蜂群返巢行為,結果發現感染病毒的蜂群在改變學習基因表現後明顯提升返巢能力。相關連結: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1)01024-5

該研究成果也受到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旗下科技雜誌(BBC Science Focus Magazine)與美國科學促進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簡稱"AAAS")主辦的全球科技新聞服務網站EurekAlert採訪。兩個網站分別以" Plant compound may protect bees from deadly virus that makes them lose their way home"與“A ‘supplement’ for bees could save colonies from a deadly virus” 為題。報導了台大吳岳隆老師與唐政綱博士發表在《iScience》的研究成果。

連結:

BBC Science Focus: https://www.sciencefocus.com/news/a-supplement-for-bees-could-save-colonies-from-a-deadly-virus/

EurekAlert: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29390

View Event →
Share
May
10
6:30 PM18:30

分享 / 2021世界蜜蜂日活動

響應聯合國世界蜜蜂日 講座論壇與活動

過去50年來全球因氣候變遷、環境汙染,讓蜜蜂棲地大減少,蜜蜂數量也驟減,許多地方的野生蜂數量早已無法幫農作物正常授粉。為了提高人們對於授粉媒介重要性的認識,了解授粉媒介所面臨的威脅及其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聯合國將5月20日定為世界蜜蜂日。該紀念日旨在加強針對蜜蜂和其他授粉媒介的保護措施,將極大地幫助解決與全球糧食供應相關的問題。

活動時間 : 2021年5月22日(六)

講座論壇時間 : 2021年5月22日(六)下午2點~5點

地點 : 心之谷教育園區 (台中市秋紅谷景觀生態園區)

 

主講貴賓

安奎博士

主題:世界蜜蜂日的啟示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系 兼任教授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聘任館長

楊恩誠博士

主題:蜜蜂牽動地球的未來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系主任(2013-2016)
台灣蜜蜂及蜂產品學會 理事長(現任)

陳裕文博士

主題:蜜蜂與人類的健康
台灣蜜蜂及蜂產品學會創會理事長
國立宜蘭大學生技動物系教授
國立宜蘭大學生技動物系主任(2012-2015)
國立宜蘭大學生蜜蜂與生技保健產品開發中心主任

View Event →
Share
May
10
6:00 PM18:00

分享/ 荷蘭科學家訓練蜜蜂檢測新冠肺炎

本文轉載自 Washington Post

當蜜蜂檢測到冠狀病毒的氣味時伸出頭

當蜜蜂檢測到冠狀病毒的氣味時伸出頭

荷蘭瓦赫寧恩⼤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的科學家利⽤⼜吻延伸試驗訓練了⼀批蜜蜂,受訓練的蜜蜂每次給予受感染樣本的氣味時,同時都會給予糖⽔作為獎勵,⽽給予未感染樣本時,則不會有糖⽔獎勵。當蜜蜂已經習慣了這個獎勵模式,當蜜蜂接觸到受感染樣品氣味時,就會⾃發性地伸出⾆頭希望可以獲得糖⽔獎勵。與其他疾病⼀樣,新冠病毒會誘發⼈體內的變化,從⽽釋放出⼀種氣味。先前研究證明,蜜蜂的觸角上有170個氣味感受器,可以很容易地訓練牠們在短時間內辨識出⼀種特殊氣味。昆蟲嗅探技術已在1990年代時由美國國防部進⾏有效測試,以檢測爆炸物和毒素等。出於安全因素,⾶蛾、蜜蜂和⿈蜂曾被⽤於偵測爆炸物和醫療診斷。

更多訊息連結: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science/ 2021/05/07/covid-bee-testing/

View Event →
Share
Apr
9
3:00 PM15:00

分享 / 蜂劫再起!檳榔花開用藥,蜜蜂有去無回逐批死亡,政府空訂規範卻沒落實查緝

本文轉載自 上下游 NEWS&MARKET

第滅寧是通殺型殺蟲劑,屬於合成除蟲菊精,對昆蟲具有接觸和攝入毒性,作用快速(攝影/李慧宜)

第滅寧是通殺型殺蟲劑,屬於合成除蟲菊精,對昆蟲具有接觸和攝入毒性,作用快速(攝影/李慧宜)

檳榔花開,蜜蜂再度中毒斃命!《上下游》長期追蹤檳榔⽤藥導致蜜蜂死亡事件,已經連續第四年,慘劇依然年年發⽣,每年都中鏢的南投埔⾥蜂農,仍然到處逃難。埔⾥蜂農表⽰,去年蜜蜂是⼀次性的集約式死亡,今年則是分批死亡,還有些蜜蜂⾶出去後根本沒回來。「⼀直有⼈叫我們走,趕快走,不然留在埔⾥要讓蜜蜂等死嗎?」許多蜂農早就到⼭上避禍,但老邁的蜂農已無體⼒出逃,只能坐以待斃,單⼾就損失上百萬隻蜜蜂,對政府長年無作為徹底感到寒⼼。

蜜蜂中毒連四年,今年死蜂樣本驗出通殺型殺蟲劑第滅寧

每年七到九月是中部檳榔開花季節,檳榔農會在此時噴藥防治蟲害,卻導致來訪花的蜜蜂中毒而亡,蜂農年年受創慘重。《上下游》去年推出《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檳榔共業三十年》專題報導,揭發檳榔用藥全無管理的亂象,不僅引發社會關注,監察院也隨即啟動調查,於今年(2020)4月發布調查報告批評農委會「確有怠失」。

農委會承諾全面納管檳榔用藥,並制定檳榔推薦用藥及殘留標準。然而《上下游》卻再次接獲蜂農通報蜜蜂中毒死亡,記者現場勘察後並進一步詢問政府單位管理現況,卻發現防檢局聲稱要查緝卻說不出查緝成果,而地方農業處根本不知新規定,完全狀況外。

過去對蜜蜂威脅最大的農藥就是芬普尼,極低劑量就會造成蜜蜂急性中毒死亡。今年記者隨機抽樣單一蜂場的死蜂,雖未檢出芬普尼,卻檢出殺蟲劑第滅寧0.02 ppm。第滅寧是通殺型殺蟲劑,不只會使蜜蜂中毒死亡,且根據過往研究,第滅寧會導致蜜蜂延遲回巢時間,並降低蜜蜂取食活性。

去年《上下游》在剛噴過農藥的檳榔樹下採樣雜草送驗,驗出的四支農藥當中也包含第滅寧,顯見為檳榔常用殺蟲劑。然而在防檢局今年最新規範的檳榔用藥當中,並沒有第滅寧,若農民繼續用在檳榔而誤殺蜜蜂,是違法行為。

去年是一次大量暴斃,今年是分批死亡

另一場位於埔里盆地山腳下的蜜蜂生態農場,園區走道上依舊可見散落的死蜂,資深蜂農賴朝賢指出,「往年的死亡是一次性大量暴斃的『集約式死亡』,今年情況不太一樣,死亡的速率稍有變慢,變成分批次的逐漸死亡。」依照他的推測,可能檳榔用藥方式有所改變,卻仍舊造成蜜蜂的傷害。

曾獲得十大傑出專業農民的賴朝賢指出,原本一個蜂箱有兩、三萬隻,平均每日減少一兩千隻。如果蜂王衰老,繁殖力量稍弱,導致蜂箱折損率大於死亡率,只要幾天的時間,蜂群數量不足就會導致生產停止。因此必須想辦法餵養蜂糧,讓蜂箱的生產率大於死亡率,並且持續更換更年輕的蜂王。


View Event →
Share
Apr
4
8:00 PM20:00

分享 / 平腹小蜂大軍出動,陸空合擊荔枝椿象!減農藥奏效,蜜蜂今年安全過關

本文轉載自  上下游 News&Market

/上下游記者 賴郁薇

又逢荔枝、龍眼開花期,讓農民傷透腦筋的荔枝椿象也正蠢蠢欲動,有別過去多僅以農藥「伺候」,今年荔枝、龍眼產區將有平腹小蜂大軍出馬,迎戰荔枝椿象。

台中、高雄地方農業局預計分別釋放100萬隻、40萬隻平腹小蜂;而農改單位積極宣導花期不要噴藥,也推出荔枝椿象綜合防治措施。各方努力,養蜂人也有感,養蜂協會秘書長潘建銘表示,月前蜂農前往高雄收荔枝蜜,「沒有太大危險。」下一步將移往中部採集龍眼蜜,若一切順利,今年蜂蜜可望豐收。

平腹小蜂出動,對付荔枝椿象,避免農藥傷害蜜蜂

每逢三、四月荔枝、龍眼開花期,荔枝椿象氾濫問題便會隨之浮現;荔枝椿象來勢洶洶,造成嚴重落花、落果問題,不少農民為保收成而選擇施用益達胺、可尼丁等類尼古丁農藥,以及陶斯松、丁基加保扶、賽洛寧等殺蟲劑。然而,去年高雄、南投卻有不少養蜂人家陸續傳出蜂群失蹤、死亡災情,外界紛紛將釀禍元凶指向農藥,尤其是為防治荔枝椿象大爆發所使用的殺蟲劑。

為保荔枝、龍眼免於荔枝椿象侵害,同時又要避免蜂群遭花期施藥影響,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去年發表「平腹小蜂生物防治」一做法,利用平腹小蜂會將卵寄生於荔枝椿象卵內的生物特性,達到荔枝椿象防治目標;該年度苗改場各在三、四月份提供12萬隻平腹小蜂至高雄、台中龍眼、荔枝產區。

平腹小蜂卵片包(圖片提供/苗改場)

平腹小蜂卵片包(圖片提供/苗改場)

平腹小蜂在荔枝椿象的卵上(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平腹小蜂在荔枝椿象的卵上(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台中農業局:今年是「平腹小蜂元年」釋放百萬隻平腹小蜂

而今年,平腹小蜂施放量更是大增。台中市政府農業局預估今年將釋放100萬隻平腹小蜂至太平、大里、霧峰一帶荔枝、龍眼園;投入平腹小蜂施放工作已有四個年頭的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也預計擴大釋放40萬隻平腹小蜂至大岡山山區粗放式經營龍眼園、及公共區域台灣欒樹。

台中市政府農業局作物生產科許姓股長以「平腹小蜂元年」來形容各地配合放蜂的情況;許表示,根據內部統計,三月份已有105名農民上繳79,000片荔枝椿象卵片,「光是霧峰農會就交了兩萬片。」農民回繳情形直線攀升,該些荔枝椿象卵片將可供平腹小蜂產卵、寄生,再交由農民施放。

葉片上的荔枝椿象卵(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葉片上的荔枝椿象卵(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苗改場「無人機」釋放平腹小蜂,可望深入廢園

而日前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分場更祭出「無人機」釋放平腹小蜂,首次嘗試由無人機繞行山區,身入地處身山坡地、人煙稀少的荔枝、龍眼廢園,再行投放平腹小蜂卵片;苗改場評估,單次作業可吊掛20包平腹小蜂卵片,且施放面積可達3公頃。

該分場助理研究員吳怡慧表示,農民深受山區荒廢園困擾,「(廢園)那是防治死角,根本沒人管理。」廢園蟲害長期缺乏控制,一旦向外蔓延,就會影響外圍農園狀況;礙於廢園荔枝椿象蔓延情況始終難被地方農政單位掌握,「用無人飛機深入廢園,至少荔枝椿象發生時可以減緩蔓延速度。」且根據苗改場評估,無人機投放平腹小蜂卵片的羽化率也可達七、八成。

 

無人機施放平腹小蜂卵片(圖片提供/苗改場)

無人機施放平腹小蜂卵片(圖片提供/苗改場)

苗改場試以無人機釋放平腹小蜂卵片,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也樂觀其成。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植物防疫及生態保育科長張韻萍表示,以高雄地區來說,平腹小蜂主要施放者為市府農業處,以公部門力量大規模放蜂、介入管理大崗山保安林地大面積乏人管理的龍眼園,以防荔枝椿象大爆發。

考量深入山區放蜂極耗人力,「無人機放蜂」或許能緩解人員深入山區、大面積管理的困難,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主任秘書梁銘憲也樂觀其成,「如果有新的方式,我們很願意做,會再來評估看看。」

「到得了的田還是以釋放成蜂為主。」吳怡慧表示,無人機的目標主要還是「偏遠廢園」。

平腹小蜂量仍不足,仍須綜合防治

現談到荔枝椿象防治工作,各界均聚焦「平腹小蜂」,防治成效亦多受到肯定,但台中市政府農業局作物生產科許姓股長卻也指出,「(平腹小蜂)量還是不足,生產來不及供應。」今年台中市預計發出100萬隻平腹小蜂,但農業局表示,若轄內龍眼、荔枝農園全要以平腹小蜂防治荔枝椿象,「要4,000多萬隻才夠。」

故許強調,除了平腹小蜂之外,非花期的噴藥化學防治、荔枝椿象好發期的物理防治更顯重要。

對此,張韻萍也表示,以高雄市的做法來說,即便荔枝花期有停藥,「但(平腹)小蜂對農藥還是很敏感,」為避免平腹小蜂被農藥所傷,高雄市現傾向僅提供有機農民施放,「有機荔枝農民其實很少,目前也只有三戶有機農民提出申請,提供帶荔枝椿象卵的葉片給苗改場放小蜂。」

而對多數慣行荔枝園來說,「還沒開花時用藥、直接物理性摘除,都還是必須處理的措施。」張表示。

「不能單靠平腹小蜂,否則緩不濟急,必須要綜合防治。」台中市政府農業局也再三強調,防治方法包括,在樹幹基部塗佈一圈黏膠,防止掉落地面的荔枝椿象若蟲回爬樹上;或用塑膠捕蟲網加入少許冰醋酸,以利移除成蟲。該局許姓股長也表示,可摘取荔枝椿象卵片以降低荔枝椿象密度。

 

農民可以在塑膠袋內裝入礦物油或醋酸,限制荔枝椿象的掙扎,且醋酸等成分可以擊暈昆蟲,減緩捕蟲者被攻擊的可能(圖片提供/苗改場)

農民可以在塑膠袋內裝入礦物油或醋酸,限制荔枝椿象的掙扎,且醋酸等成分可以擊暈昆蟲,減緩捕蟲者被攻擊的可能(圖片提供/苗改場)

蜂農有感:今年OK,蜜蜂沒太大危險

為防止欲殺荔枝椿象、卻誤殺採蜜蜂群的憾事重演,各方大力投入物理防治、平腹小蜂生物防治,連蜂農也有感。台灣養蜂協會秘書長潘建銘表示,上月份蜂農已先前往高雄大樹、燕巢地區採集荔枝蜜,「那階段已經完成採蜜,OK沒問題,(蜜蜂)沒有太大危險。」

而未來三周,蜂農即將轉移陣地,前往中部採集龍眼蜜,潘表示,據了解,中部已積極宣導果農避開花期噴藥,後續採蜜狀況仍有待觀察,「但目前來說,有機會豐收。」

 


上下游News&Market簡介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創辦於2011年,是一個關心農業,以及友善土地議題的社會企業,我們主要推動下面三項工作:

(1)新聞:建立一個關注農業、食物與環境議題的網站,聘請專職記者進行專題報導,同時也邀請各界作者,在此發表包含食物、耕作、農地保存、食育教育、綠能生活的文章,交換更多元的訊息。

(2)市集:主動進行農產品開發,提供給消費者健康的在地食物,也讓農村的經濟更活潑。除自行開發產品,市集也是小農產品的供應平台,讓大家認識更多本土的自然好產品。

(3)生活文學副刊:文藝,能了解人心與洞悉人性,是無分紙本時代或數位時代的。2017年11月開始,上下游與文學書寫、藝術創作的好手們共同耕耘一個屬於飲食/生態/農林漁牧的文學/藝術版面。

View Event →
Share
Mar
20
9:30 AM09:30

花朵顏色 / 蜂訪花率 

撰寫│   吳明城 博士

英國劍橋與布里斯托大學共同發表一篇有關花朵色彩繽紛程度與蜜蜂訪花率的文章! 內容提到色彩繽紛的花朵確實會吸引蜜蜂來採蜜收集花粉,但蜜蜂再次回到同一種色彩豐富的花朵機率卻是降低;單一色彩的花朵則很容易讓蜜蜂再次回來訪花! 其中文章裡Glover教授提到蜜蜂訪花時通常運用「單一尋找影像」(single search image)收尋花朵,也就是說當蜜蜂在含蜜量高的藍色花朵採到蜜後,緊接著他們會找相關的藍色花朵,而不會到黃色或紅色花朵上尋找。

相關文章連結如下:https://phys.org/news/2016-02-tone-iridescence-petals-bees.html

View Event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