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All Events

分享 / 不是100%純蜂蜜可以叫做蜂蜜嗎?衛福部擬訂法規正名,業界意見分歧

  • 臺灣大學 昆蟲學系 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台北市大安區 Taiwan (map)

本文轉載自 上下游 NEWS&MARKET

蜂蜜沒有明確標示,消費者難辨真偽(Photo by Art Rachen on Unsplash)

蜂蜜沒有明確標示,消費者難辨真偽(Photo by Art Rachen on Unsplash

市⾯上蜂蜜產品五花八⾨,光是龍眼蜜的相關品名,就有純龍眼蜜、龍眼花蜜、龍眼蜂蜜、調和龍眼花蜜、調和龍眼風味蜜、龍眼蜜糖漿⋯⋯等等,許多摻了糖的蜂蜜若標⽰不清,消費者很容易誤判。更遑論有些摻糖蜜,仍在品名標⽰為蜂蜜,對⽣產純蜂蜜的蜂農和業者造成巨⼤衝擊。然⽽我國⽬前對於蜂蜜產品法規不完備,導致亂象叢⽣,衛福部近來正積極搜集各界意⾒,也把國外法規納入參考。以⽇本為例,規定產品若有加糖、⽽蜂蜜成分在60%以上者,須標⽰為「加糖蜂蜜」,不過國內相關產業界對此則意⾒分岐。

 

蜂農堅持:100% 純蜂蜜才能在品名宣稱「蜂蜜」

有業者提出,浸泡了檸檬或加檸檬汁的蜂蜜,只要蜂蜜含量60%以上,就可以叫做「檸檬蜂蜜」,但有蜂農則認為:檸檬蜂蜜也可能是來自天然檸檬花的純蜜,若加檸檬就可以叫做檸檬蜂蜜,那與純蜜之間如何辨別?

蜂農更擔心的是,摻糖的蜂蜜若以此為本,是否可能只需添加少許龍眼萃取液,再加入果糖等糖類,只要還有60%的蜂蜜,就可以叫做「龍眼蜂蜜」了呢?如此一來,跟真正的純龍眼蜂蜜,品名完全一樣,消費者要怎麼區別?

「我站在蜂農立場,當然希望只有純蜂蜜叫做『蜂蜜』,」台灣養蜂協會理事長黃俊彥表示,「如果有加檸檬、加糖漿,就不能寫是蜂蜜。」不過他理解食品業界會有這類需求,但希望有添加的蜂蜜必須如實標示,在品名上和純蜂蜜做出明顯區隔,消費者才容易分辨。

品名標示「蜂蜜」,成分卻是果糖最多(圖片來源/購物網站)

品名標示「蜂蜜」,成分卻是果糖最多(圖片來源/購物網站)

南投宏基蜜蜂生態農場的賴朝賢也堅持,「100%純蜂蜜才能叫做蜂蜜!」他希望政府不要訂出可以混水摸魚的規範,而且要訂規範就要有能力檢驗出來。

蜜蜂故事館總經理程淑婷認為,摻糖或添加其他原料的蜂蜜,成本和純蜂蜜相差甚遠,必須在品名上就讓消費者感受到明顯差異,否則若只寫在背面成份表的小字上,許多消費者並不會認真細看。

蜂蜜標示五花八門,難以辨別純蜂蜜與摻糖蜂蜜(製圖/上下游)

蜂蜜標示五花八門,難以辨別純蜂蜜與摻糖蜂蜜(製圖/上下游)

摻糖蜂蜜叫「調合蜂蜜」可以嗎?學者:同質性相加才能叫做「調合」

若真的仿效日本,把加糖漿的蜂蜜稱為「加糖蜂蜜」,有些食品業者卻又不太樂意,覺得這個名字難聽。目前多數業者的做法是寫上「調合」或「調和」二字,不過產業界對此也是莫衷一是。

蜂蜜專家虎尾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彭及忠指出,依國外法規,「調合」二字應該是同質性的東西相加才能使用,在我國亦然,例如「調合油」是指不同油品相加。而蜂蜜和果糖是不同物質,摻在一起不應該以「調合」稱之。

因為法規模糊,有些業者會把「調合」二字字體縮小、不直接寫在品名,而是移到產品標示不明顯處。也有業者雖然在品名標示為「龍眼蜂蜜調味糖漿」,卻把「調味糖漿」四字寫得又小又難辨識,企圖瞞過消費者,又可宣稱並沒有標示不實。

彭及忠認為,癥結在於「蜂蜜」在我國法規中並不是法定名詞,不像包裝醬油或包裝醋都有明確的標示規範,「要純天然發酵才能叫做釀造醬油,用化學水解的就不能叫做釀造醬油。」而蜂蜜的標示已經討論多年,至今卻仍無共識。

醬油果汁都有專屬的標示法規,蜂蜜卻無

彭及忠強調,「在歐美或紐澳,品名打了蜂蜜就必須是純蜂蜜,如果加了檸檬汁,就必須寫『純蜂蜜加檸檬汁』,」如果加了糖,還必須把比例%數都標示出來,讓消費者一望可知。

何以我國的蜂蜜產品不能明確標示?黃俊彥指出,我國的蔬果汁包裝飲料就有明確規定,果蔬汁總含量達10%以上者,需標示原汁含有率;且始得以果蔬汁為品名,而果蔬汁總含量未達10%者,應於外包裝正面處顯著標示「果(蔬)汁含量未達10%」。為何蜂蜜無法比照?

程淑婷則指出,目前法規和檢驗方法連是不是100%蜂蜜都難以認定,只有一個國家標準CNS1305,只能提供品質的基準,無法作為判斷真偽的依據。若開放內含60%蜂蜜就可以稱為XX蜂蜜,到時候要如何稽查?依據什麼法規?業者標示不實又該如何處罰?

檢驗技術可判摻糖與否,但成本高昂

黃俊彥說,其實大部分蜂蜜都能符合CNS標準,「只是造假的技術很多元,也一直在進化,」即使摻了糖也可以做到符合這個標準。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課長吳姿嫻表示,以現今檢驗方法,是可以檢驗出來有沒有加其他的糖,「如果是加玉米糖漿或樹薯糖漿都驗得出來,但一件可能要七、八千元,」成本相當高昂。

吳姿嫻指出,「現在問題在於食品衛生法規,沒有公告的檢驗方法。」沒有公告檢驗方法就沒有判準,沒有判準也就無法確實執法。

彭及忠解說,目前有碳同位素檢定法、蛋白質檢驗和花粉粒檢測模式,再搭配氣味圖譜的檢測,足以辨別蜂蜜是否摻糖,甚至摻糖的比例,不過穩定性還需要每年持續驗證比對。如果衛福部真的要宣布蜂蜜標示規範,就必須有配套措施,搭配修法和公告檢驗方式。

法規尚未完備,業者自律加上溯源,才能確保買到國產好蜜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表示,研議蜂蜜的標示辦法還在廣徵意見,目前未有定論。蜂蜜並不像果汁有額外規範,就是依食安法規定:食品品名要跟本質相符,內容物要如實標示,而且要依含量由高到低。此外,若有加糖,就不能宣稱「純」或「百分百」蜂蜜。

不過加了糖的龍眼蜂蜜,只要糖的成分比蜂蜜少,品名仍可以宣稱為「龍眼蜂蜜」,依目前法規並不違法,只是原料成分必須註明有糖。

同正食品黃姓老闆娘表示,「我覺得要標清楚,消費者才知道有放這些東西,」他們的產品就叫做「調和龍眼蜜風味糖漿」,品名和原料成分表都明白提及有加糖。

「最好的方式是業者自律,加上溯源,」彭及忠提醒,民眾可以認明國產蜂產品標章,或是產銷履歷的蜂蜜,就能保障買到的是純正台灣蜂蜜。他指出,除了摻糖蜂蜜標示不實的威脅,進口的泰國蜂蜜成本是國產蜂蜜的三分之一,國產蜜面臨相當艱難的考驗。